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查看: 7279|回复: 0

灵山跳岭头 丰收与希望之舞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4-22 16:42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猫七姑娘 于 2021-4-23 09:49 编辑

灵山跳岭头
丰收与希望之舞

八月十五还年例,乡亲邻里聚一堂。糯果待客兼回礼,就地设席喜洋洋。一只簸箕圆又圆,六亲百客坐旁边。齐齐共饮庆丰收,丰收美酒入心甜。宾主尽欢看岭头,社地岭头锣鼓响。松明火把亮堂堂,人头攒动肩挨肩。
在这首荔乡民谣《邓阳的传说》中,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传统民俗节日--灵山岭头节的热闹场景。每当农历八、九月间,荔乡人插完了晚稻,洗净身上的泥土,趁着难得一时的农闲,就开始忙着张罗“还年例”——这是民间对一年一度岭头节的戏称。家家户户采买鸡鸭鱼肉,亲朋好友互相走访聚会吃岭头。大家举起酒杯,一起畅谈丰收的愿景。佳节美景,怎能没有歌舞助兴?入夜,宁静的夜色中突然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。在松明火把摇曳的火光中,一个个面目或狰狞或诡异的“神魔仙怪”,身着彩色衣裳,踏着锣声鼓点的节奏,挥动着刀枪剑戟,在村前的岭头上、庙坛前尽情狂舞,跳四帅、捉妖精、操兵仗、钻火圈、赶龙船.....这就是灵山岭头节的灵魂--跳岭头。


跳岭头。是荔乡人的丰收之舞,它源自中国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——傩。灵山跳岭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钦州跳岭头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作为古代傩舞的遗存,灵山跳岭头保留了古代傩舞头戴面具、身着彩衣、手执武器起舞的艺术特征,又与“秋社”等广西地方民俗相结合,并加入了“宁谏议”“朱千岁”等地方名人作为傩祭主神。以高边锣、小马锣、象鼓(即蜂鼓)作为伴奏乐器,发展出了“跳三师”“跳师郎”“跳四帅”“跳忠相”“耍界”“跳下罡”等多个舞段,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舞蹈风格。《邓阳的传说》中的这段内容生动地概括了灵山跳岭头的艺术特色:


唱则不跳跳不唱,唱格①调式声悠扬。歌唱事由叫咏古,针砭世态炎与凉。傩舞功夫多变幻,招式有柔又有刚。三十六相傩面具,美丑善恶形夸张。个中故事和人物,细听唱格知端详。配器只用锣和鼓,砂陶鼓桶蜂腰样。马锣挂腰来点板,十二武锣大阵仗。


①唱格是跳岭头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跳岭头中的舞蹈和歌唱大多是分开的,每跳完一个舞段,接着就唱那个舞段里的人物故事,每唱一个人物故事叫一“格”一首唱格实际上是一篇叙事民歌。灵山跳岭头中唱格的唱腔比较粗犷,用当地方言演唱。



岭头舞者传奇
在荔乡,有这样一群男人,他们平时只是普通的乡民。但是,中秋过后,当他们穿上彩色的戏装,挥动起手中的刀枪,跳起欢快有力的舞步,唱起流传久远的歌谣,个个生龙活虎,迸放出原始、粗犷、蓬勃的生命张力!他们就是岭头上的舞者,中国傩的传人。

灵山表演跳岭头的“岭头班”,一般由二三十名艺人组成。跳岭头就是在这些艺人之间世代师徒相传,“晚上操练挂灯岭,日间照常务农桑”。在新圩镇沙路村,有一位钦州跳岭头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基坤师傅。陈师傅六十好几,是沙路村“德庆堂”岭头班班首,“德庆堂”第三十二代传人。他先后师从姚发光、姚胜贤、宁焕英等老师傅,经过近四十年的勤学苦练,在领舞、击乐、唱格方面样样精通,其表演”跳四帅”中的邓帅尤其为人称道。陈师傅从掌坛“德庆堂”岭头班开始,就非常注重跳岭头技艺的传承,于2015年建立了“钦州跳岭头灵山传习基地”,先后收徒三十多人,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弟子就有十七八个,为跳岭头技艺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年过七旬的陆贻宏师傅,则是灵山县沙坪镇龙门村“跳岭头”的传人。陆师傅的班子有三十多人,老中青都有。最值得陆师傅自豪的是,
2016年9月15日-17日,他们的“跳岭头”团队代表广西,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“全国傩舞展演”。这次展演汇聚了中国傩舞傩戏的精华,有来自广东湛江、海南东方、湖北恩施、江西萍乡、安徽池州、四川广元、河南永城、陕西合阳、甘肃文县、辽宁铁岭等地的11支傩舞团队参加。陆师傅团队表演的灵山傩舞《跳岭头》,向同行与世人展现了广西跳岭头的卓绝风采,在灵山跳岭头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
傩面具背后的故事
在灵山跳岭头中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艺人脸上千奇百怪的摊面具。灵山傩面具素有“三十六相”之说,“相”,就是面具。灵山傩面具分为文官、武将、娘、丑、精五类、囊括众多鬼神、人物;面色则分为红、白、蓝、黑、赭浅红五种。不同角色的“相”有不同的造型;每一个“相”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,在跳岭头的唱格中被代代传唱。其中流传最广的,要数北帝和四帅的故事了。北帝被尊奉为灵山跳岭头的祖师,玉帝命他负责收服人间妖神。在他的麾下,最得力的干将是邓、赵、马、关四大元帅。在灵山跳岭头的唱格中,个性张扬的四大元帅、取义成仁的朱千岁、矢志报仇的五大雷神、闯关求道的三师、歪嘴斜眼的李养等人都各自有精彩的故事。做工精妙细致、形象丰满
的灵山傩面具背后蕴藏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、一个个不朽的传奇,是难得的艺术精品。2016年,灵山傩面具被列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微信图片_20210423094221.jpg

精美生动的灵山傩面具,出自一群普普通通的荔乡手艺人。在佛子镇芳兰村,有一位精通傩面具制作的陈肇梅师傅。陈师傅年过七十,精神矍铄,学习雕刻傩面具已将近四十年了。过去,灵山傩面具技艺以家传为主,很少外传。陈师傅的外公和父亲都以雕刻傩面具为业。在浓厚的家庭氛围影响下,陈师傅也踏上了制作傩面具的艺术之路。他将年轻时积累的美术功底和练就的雕刻技艺结合起来,应用在傩面具制作中。他精心选用质地坚韧的香樟木,从塑形、打磨,到涂底漆、上油彩、描眉目,每一步都细致认真,精雕细琢,他甚至能在指甲盖大小的木头上刻字。陈师傅雕出来的傩面具细节丰富,各具奇趣,钦州各地的买家都慕名前来购买。如今,在陈师傅的带动下,儿孙纷纷继承了这门家传手艺。有村民来学,陈师傅也从不吝教,使灵山傩面具制作技艺代有传人。2017年,陈肇梅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

摘自《荔乡灵山》注:如侵权请联系删除

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-www.ai03.cn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APP客户端|手机版|免责声明|公司简介|公安备案:45072102000519|灵山家园网 ( 桂ICP备19000664号 )

GMT+8, 2024-4-25 16:34 , Processed in 0.085240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